在刚刚结束的亚洲击剑锦标赛女子花剑团体赛中,由多名“00后”小将担纲主力的中国女子花剑队,一路拼杀最终斩获一枚宝贵的铜牌,成绩固然可喜,但比赛过程中暴露出的经验不足、关键分把握能力欠缺等问题,同样清晰可见,赛后,中国击剑协会主席、前男子花剑奥运冠军雷声在接受专访时,并未过多着墨于奖牌的颜色,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长远的未来,他明确指出,面对巴黎奥运周期以及更后续的洛杉矶奥运会,中国女子花剑的年轻一代必须在当前这种“残酷”的国内外竞争环境中,加速完成从“新秀”到“中坚”的蜕变。
“这支队伍非常年轻,平均年龄不到22岁,她们有冲劲,有潜力,但缺乏的是高密度、高强度比赛的洗礼。”雷声的话语中,既有对年轻队员的呵护,更蕴含着殷切的期望,他坦言,当今世界女子花剑格局正在经历剧变,欧洲传统强队依旧稳固,亚洲近邻日本、韩国虎视眈眈,新锐力量不断涌现,竞争已呈白热化。“我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,按部就班地等待队员成熟,时间不等人,对手更不会等你,这种‘残酷’的竞争态势,恰恰是逼迫我们年轻队员快速成长的最佳催化剂。”

回顾本次亚锦赛征程,中国女花姑娘们的表现可谓跌宕起伏,个人赛中,19岁的小将王欣在八强战面对经验丰富的日本名将时,一度手握两个赛点,却因连续两次过于保守的战术选择被对手逆转,最终抱憾出局,团体赛中,半决赛对阵最终夺冠的韩国队,队伍在比分领先的情况下,于最后两局被对手连续追分翻盘,再次暴露了关键时刻心态波动、处理球不够果断的短板。
“交了学费,就要学到东西。”雷声在复盘这些比赛时,语气平和却掷地有声,“年轻队员的成长,不可能一帆风顺,失败,尤其是这种刻骨铭心的失败,其价值有时远胜于一场轻松的胜利,关键在于,她们能否从中学到如何在高压下保持冷静,如何在瞬息万变的赛场上做出最合理的决策,我们教练组要做的,就是帮助她们消化这些经验,把‘学费’转化为真正的战斗力。”
为了加速这一进程,中国击剑协会在过去一年中,为年轻队员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参赛机会,从世界击剑锦标赛、世界大学生运动会,到世界杯分站赛、A级赛,再到亚洲范围内的各项赛事,女花小将们的足迹遍布全球,密集的赛程意味着更多的曝光率、更多的与顶尖高手过招的机会,同时也伴随着频繁奔波的身体疲劳和连续作战的心理压力。
“这就是职业运动员必须面对的常态。”雷声强调,“只有在与不同风格、不同流派的顶尖选手反复交锋中,她们的技术体系才能更加完善,战术库才能更加丰富,阅读比赛的能力才能得到本质提升,我们不怕她们在初期输球,怕的是她们不敢打、不敢拼,现在看到的是,虽然成绩有起伏,但每个人的眼神里,那种渴望挑战、不畏强手的劲头越来越足。”
除了外部竞赛的锤炼,队内环境的营造同样至关重要,雷声介绍,目前国家击剑队女子花剑组已经形成了“以老带新,新老互促”的良性竞争机制,虽然队伍整体年轻化,但个别拥有大赛经验的老队员依然发挥着稳定军心和传帮带的作用,多位实力接近的年轻队员在训练中你追我赶,每一个主力位置的争夺都异常激烈。“这种内部竞争同样是‘残酷’的,它迫使每个人都不能有丝毫松懈,必须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,我们希望看到的是,通过这种高水平的内部对抗,能够催生出一批不仅技术过硬,而且心理素质超强的‘硬核’队员。”
技术风格的塑造,是雷声关注的另一重点,他曾以飘逸灵动、善于捕捉战机的风格闻名于世,如今他也希望将这种智慧型击剑的理念注入到年轻一代的血液中。“女子花剑的发展趋势是速度更快、对抗更强,但并不意味着要摒弃技巧和头脑,相反,在同等身体条件下,谁更会用脑子比赛,谁就能占据优势,我们要求年轻队员不仅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和强大的体能,更要培养出色的距离感、时机感和预判能力,要打得巧,打得聪明。”
展望即将到来的巴黎奥运会资格争夺战以及更长远的未来,雷声表示,队伍不会因为年轻而降低目标。“奥运舞台是每一位运动员的梦想,也是检验实力的最高平台,我们希望这些年轻队员能够通过接下来一系列比赛的磨砺,尽快挑起大梁,在国际赛场上展现出中国女子花剑的新风貌,过程也许会充满挑战和挫折,但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,我相信,只要她们能保持住这股向上的势头,勇于在‘残酷’中磨砺自己,中国女子花剑的未来值得期待。”

夜幕降临,训练馆内依旧灯火通明,剑尖碰撞的清脆声响此起彼伏,那些年轻的身影在一次次的弓步、交锋、复盘中日复一日地挥洒汗水,她们深知,前辈的辉煌已是过去,未来的荣光需要用自己的剑去开创,在雷声等领路人的指引下,这群中国女花的“小花”们,正努力在风雨中扎根,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,迎来绚烂的绽放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